余杭區(qū):優(yōu)化治理體系,做好基層治理“精細活”

近年來,杭州余杭實現了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(fā)展,但新情況、新問題也隨之涌現。“流動人口多、民營企業(yè)多、建筑工地多,矛盾糾紛總量大、交通流量大、風險變量大”這“三多三大”的客觀形勢擺在眼前,如何應對基層社會治理挑戰(zhàn)交出滿意答卷?

把矛盾化解在基層,讓糾紛消弭于萌芽,余杭緊扣“抓源促治、強基固本”主題主線,不斷優(yōu)化力量配置,整合矛調資源,匯聚數智力量,積極探索全鏈條全周期治理“余杭模式”。

以數智支撐治理,提升預測預警預防能力,已成為新時代平安余杭建設的強勁驅動力。近日,在余杭倉前街道“城市芯”街區(qū),一個身高1米左右的智能機器人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。它“身穿”藍白相間外衣,“頭戴”2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,是余杭上線的首個城市巡邏智能機器人。它不僅具備自主規(guī)劃路徑、自主巡邏、自動值守等能力,還支持語音和觸屏交互功能。以城市芯治理力量為“骨”、以智慧巡檢力量為“筋”,倉前街道匯集多元治理主體,共融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正在逐步形成。

“通過律師的專業(yè)調解,我們不用千里迢迢趕到杭州,在線上就快速解決了問題!”走進徑山鎮(zhèn)“大徑山共享法庭”,一起勞資糾紛的線上調解正進行到尾聲,當事人金某向律師豎起了大拇指。由于當事人均在外地且路程較遠,為提高訴前調解質效,此案由專職律師通過線上方式進行調解。

這兩年,異地糾紛案線上化解,在徑山已經不足為奇。徑山鎮(zhèn)通過引入專職律師調解服務,輔之以法官在線指導,構建起矛盾糾紛四級過濾式調解體系——村社調解、鎮(zhèn)級人民調解、專職律師調解、法院法官調解,有力提升了矛盾糾紛的化解成功率。

同時,徑山鎮(zhèn)通過構建“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”,全鎮(zhèn)15個村社法律顧問100%覆蓋,將法治理念、法治思維一點一滴滲透進百姓生活。截至今年11月,全鎮(zhèn)訴前調解439件,調解成功234件,調解成功率達53.3%,“司法為民”在徑山進一步提速升溫。